第三个特点,是传统史学中的朴素的历史进化观点注入了近代进化论思想,使中国史学在历史理论方面开始具有近代意义上的内涵和形式。中国古代史家论“势”和“理”,包含了深刻的历史进化观点;他们在论说国家起源、郡县制优于分封制、“古之中华,多类今之夷狄”等一些重大历史问题时,也反映出这种朴素的历史进化观点。但这种朴素历史进化观点,在理论形式上还没有比较系统的阐述,而大多是一些理论的片断;在具体运用上,就多数史家来说,还缺乏比较明确的自觉意识而往往表现为就事论事。19世纪产生于欧洲的进化论,是关于事物按照量的积累从简单到复杂、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向前发展的理论,它包括宇宙无机物的进化、生物的进化和社会的进化等自然历史过程。鸦片战争以后,西方一些来华的传教士和洋务企业的译书机构,对进化论有一些片断的介绍。康有为、谭嗣同是较早受到这种进化论影响的人物。康有为把古老的“公羊三世说”和《礼记·礼运》篇的大同、小康思想,同进化论结合起来,阐说他的具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性质的历史进化理论,为其通过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张目。他在《论语注》中写道:“人道进化皆有定位,自族制而部落,而成国家,由国家而成大统。由独人而渐立酋长,由酋长而渐正君臣,由君主而渐至立宪,由立宪而渐为共和”;“盖自据乱进为升平,升平进为太平,进化有渐,因革有由;验之万国,莫不同风”。他一方面说是“验之万国”,一方面还是要循之圣人,认为“孔子之为《春秋》,张为三世”,就是“推进化之理而为之”[3]。他在《大同书》里又说:“神明圣王孔子早虑之忧之,故立三统三世之法,据乱之后,易以升平、太平,小康之后,进以大同。”[4]可见,他是以尊圣、附会的方法来宣扬历史进化论的,其中自然包含了许多弱点。同时,康有为只主张渐变,不主张激变,所以他的历史进化理论带有庸俗进化论的性质,反映在社会思想上是只主张改良而反对革命。
相关影视:印度女儿嫁越南男人的电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