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的石窟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形制,它一般是在河旁边的山崖上开凿,慢慢形成一个群落,进而形成一个佛教寺庙。由于很多石窟,它的洞窟非常密集,今天凿一个,明天凿一个,越凿越多,所以往往都有“千佛洞”之称。“千佛洞”绝不是敦煌莫高窟的专有名词,很多石窟都叫千佛洞。这些石窟对于研究中外文化的交流,当然有特别的意义。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,这种在山崖上开凿洞窟、石窟的行为,主要是受到伊朗的影响。
古代波斯有个国王大流士一世[55],他统治的年代非常早,是公元前522年到前486年,比秦朝统一中国的公元前221年,还要早两三百年。在大流士时期,有一座非常著名的山叫Behistun,也就是贝希斯敦[56]摩岩的石窟,或者叫龛窟,波斯石窟的开凿从那时起就已经有了;印度最早的石窟是巴拉巴尔石窟群[57],它的开凿年代也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,在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时代;印度最著名的佛教石窟在南印度,也就是阿旃陀(Ajanta)石窟[58],它的开凿在公元前2世纪。大家可以看到,这些石窟的开凿都比中国的四大石窟早。
所以中国四大石窟受到西方的影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,而西方的石窟艺术影响到中国是经过了中介的。当然它要一步一步、一站一站传过来,而著名的阿富汗的巴米扬石窟[59],就是一个中介。巴米扬的石窟融合了印度的石窟建筑和犍陀罗艺术[60],把石窟和巨型的造像结合起来,形成了在中亚地区非常独特的一个艺术流派,就叫巴米扬流派。巴米扬石窟所在的地点是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西北,兴都库斯山区的巴米扬溪谷当中。这个地区就非常靠近古代连接印度、伊朗和中亚的交通要道。中国的僧人玄奘和新罗的僧人慧超,都曾经到达过这个地方。玄奘在《大唐西域记》当中,把“巴米扬”翻译成为“梵衍那”,这是不同的音译,他详细地描写、记载了当地最著名的大立佛——大佛,还有卧佛像。